延伸阅读:没有内裤的岁月怎么过?
北周敦煌壁画图案中的穿短裤农夫。
穿犊鼻裈的汉代农夫。
网易娱乐独家报道(文/谌旭彬) 国产古装剧或者古装电影里,经常可以见到古人聚会跪坐的场景。这种跪坐的基本姿态一般是两膝着席,臀部坐压在脚后跟上面。如需对人施“跪礼”,则只需将上身伸直,臀部与足跟稍稍分离即可;倘若是尊贵的“拜礼”,臀部也依旧不用离开足跟,只需将双手手心平伏在席子上即可。
类似的礼仪,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史籍记载中是非常常见的,隋唐之后则几乎绝迹。在这个从普及到消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人们下体服饰的改变。
古人用来遮蔽下体的服装有很多种类,最基本的分类,包括裳、蔽膝、裤、裙等种类。《易经》里面说黄帝尧舜等上古明君“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裳是极古老的下体之服。裳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裙子,不过却制成了前后两片,一片遮前,一片蔽后。如此设计的目的,乃是为了便溺的时候不必解带褪裳那么麻烦,撩开前后裳片即可。
就实用价值而言,裳不是用来御寒的,主要起到的是遮羞功能。先秦时期,人们的下体服装发展还很不完善。江陵马砖1号战国楚墓曾出土过一件袴,可以算作后世裤子的雏形。但这种袴只是套在两腿上的保暖“护腿”而已,起不到遮蔽裆部的作用,所以就很有必要在外面再套上一件裳。这种裳其实也不是非常安全,经不起风吹草动,《礼记》因此专门辟出章节告诫穿裳的人们要打起十二分小心不要春光外泄——先秦之所以流行跪拜之礼,正是为了杜绝春光外泄。
有裆的裤子“裈”,在战国时代也已经出现。江陵马砖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朱红长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裤子。有裆的短裤,春秋时候也已经出现,俗称“犊鼻裈”,有些类似今天的三角短裤。《吴越春秋》里曾记载越王勾践穿着“犊鼻裈”卧薪尝胆。人们穿着这些有裆的长、短裤,主要是为了劳动方便。
有裆的长裤先秦时代也早已出现,譬如秦俑的裤子就是连裆裤,但这种裤子似乎在民间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汉代百姓仍以穿无裆裤者居多。汉代的连裆裤叫做“穷袴”。《汉书》记载,权臣霍光为了让自己做皇后的女儿生出唯一的太子,给宫里所有的其他女性统一强制穿上了解褪复杂的“穷袴”。“犊鼻裈”在汉代流行得比较广泛了,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司马相如穿着这种三角短裤和卓文君一起卖酒。
不过,由于汉代人的上衣和外衣长度增加直膝盖,人们不是很担心走光,所以不穿“袴”,真空上街的人仍然占了大多数。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裤和裙装开始流行,有了取代裳的趋势。裳开始渐渐退缩为单纯的礼服。平常家居出行,百姓们下身多穿裤或者裙。由于裤裙在遮羞方面天然的优势,类似今天样式的有裆内裤始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这其中当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在遮羞问题解决之后,手头从没宽裕过的百姓们能省则省,穿类似“袴”这样的“有裆内裤”的,一直都只是贵族子弟们的“特权”。
长裤和裙装出现之后,为防止走光而鼎盛的先秦跪拜之礼,也逐渐走下了历史舞台。
疑虑一:黄觉、杜家毅在片中主要是以半裸形象出现,战国男人真的常常半裸?
疑虑二:战国时代是否有丁字裤,开裆裤?
疑虑三:范冰冰在这部戏里的衣着都是白色、亚麻的,当时的服装款式是那样的吗?范冰冰在麦田里干活用来捆袖子的那根绳子是国产还是进口?
疑虑四:暇(杜家毅)为何穿红色“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