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彼得·杰克逊
主演: 马丁·弗瑞曼 / 伊恩·麦克莱恩 / 理查德·阿米蒂奇 / 伊万杰琳·莉莉
上映日期: 2015-1-23
剧情: 在上一部结尾处,比尔博一行人对巨龙史矛革声称将要重新收复自己的家园,但却不知不觉地被一股强大致命的力量推向世界黑暗的更深处,而巨龙史矛革的重现将自身无尽的愤怒对准了长湖镇的男女老少。索林迷恋自己收回的财富,他牺牲了队友的友谊,却把霍比特人推向了绝望与危险的境地,殊不知有更大的危险在前方等待。劲敌索伦派出了第四军团的半兽人在孤山秘密埋伏袭击,但只有灰袍巫师甘道夫洞悉了这一危险。面对不断高涨的黑暗势力的冲突,侏儒、精灵族以及人族必须决定是否联合,否则均将会被毁灭。比尔博在五军联合的史诗战中为自己的生命而决斗,而迷失的索林也将面对财富的欲望完成自我救赎。
这是最后一次能在银幕上看到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魔戒”系列电影了,在《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之后,长达13年的“魔戒”银幕长跑正式结束。《霍比特人》的第三部无论以怎样的形式终结,都将成为电影史的一个大事件。
6部电影,全长1032分钟,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可以算是粉丝拍给粉丝看的电影,靠着二次创作,原本是一册睡前故事,在电影中充实成为一幅史诗卷轴。《五军之战》一再精简,是六部电影中时长最短的一部,它需要在144分钟内,不但承接来自前两部《霍比特人》延展出的线索,将从《指环王》三部曲中分散出来的支线衔接完整,在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将每个角色的归宿交代清楚,因此,《五军之战》并非“没有故事”,反而藏满了故事,可能也是六部电影中“脑洞”最大的一部。
原著是以霍比特人比尔博的视角描述了整场冒险,对他而言战争只是一场偶遇的冒险,而在电影版里,《霍比特人》特别是第三部《五军之战》是索林·橡木盾的历史,从《霍比特人1》的一开始,讲述的就是这个矮人英雄国土的沦陷,索林·橡木盾历经仓皇的出逃遍尝人间辛酸,从一个勇猛的王子变成阴鹜多疑的枭雄。主角本位的置换使得电影完全脱离了低幼儿童的水准,成为一个蒙着漂亮童话面纱的炎凉故事。
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在发酵,在这一部里,突然被发现的黄金将矛盾激化到了一触即发。承接《指环王》中的设定,矮人与精灵的不睦由来已久,人类与精灵的关系若即若离,矮人与人类彼此不信任,然而这三方始终还是“友军”,在半兽人所代表的真正邪恶力量——“索伦”面前,友军仍然需要学会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些皆是不可能在书中呈现的,靠“脑补”拯救电影。彼得·杰克逊还对“五军”做了自己的演绎,原著中的座狼大军被削弱成了半兽人的坐骑,巨鹰所代表的动物军团则是较为新颖的设定。由于是自行演绎,彼得·杰克逊聪明地避开了“鹰王”的名字为自己留出解释的余地,他还封住了鹰们的口——小说里的巨鹰能够交谈,电影里的则不能。
当恶龙死去,黄金暴露,大战成为不可避免。这场“五军混战”颇有游戏体验,片中加入了大量电子游戏的调侃,也能够让《魔兽世界》、《龙与地下城》及《帝国时代》的玩家们会心微笑。关于大战,在书中很难找到详细的描写,战役细节也没法在书里找到依据,在比尔博视角里,这是一场危险、惨烈的战争,而在电影里,这是索林·橡木盾生命中的石碑。《霍比特人》三部曲成了一个更明显的隐喻,索林所代表的悲情英雄也更具备代表性。有空间进行如此之多精彩的二次演绎,的确是《霍比特人》比《指环王》更占优势的地方。
事实上,《指环王》虽然画卷宏大,故事很小,只是愁眉不展的霍比特青年弗罗多跟随一小队人马完成一个单一的任务。《霍比特人》系列景观小了很多,故事却放大了,索林·橡木盾带着仅有的12个矮人部下企图收复国土。两个主角都面临重重困境,《指环王》用灰暗的胶片讲了一个小人物胜天的励志故事,而《霍比特人》亮丽的48帧讲的却是一介英雄的覆灭,这场最终的大战是命运将高潮一步步推送至此,每一个明艳的镜头都带着宿命论的悲剧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彼得·杰克逊放大了《霍比特人》,很难说电影版有没有超越原著小说,但完全可以将电影版三部曲看做是托尔金小说《霍比特人》的“同人”之作,这是一个粉丝对《魔戒》的致敬和再次演绎。
之前只是跑跑龙套的角色在这一部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精灵王瑟兰迪尔艳压全场,为儿子莱格拉斯在“60年后”的《指环王》中的出场做好铺垫。盖拉德丽尔与甘道夫的深厚情谊也在这一步中作了更多的渲染,使得“60年后”两人的纠葛更有说服力。莱格拉斯在十多年后饰演“60年前”的自己,美貌略输,却被加了一段浪漫初恋,肝肠寸断。
其实谁在乎它拍成怎样呢,这是最后一部“魔戒”电影,《五军之战》是“魔戒”系列在银幕上的最后狂欢。没有了,这次是真的结束了。(文/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