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为了反垄断
2001年1月21日11:54:22 南方都市报 宁佐勤
有人说,成都等地推出“五元票价”只是为了抢夺市场而展开的恶性竞争,短期也许见效,最终是害了中国电影。事实上究竟如何当然不是某些人可以下结论的,昨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些电影界的知名人士,结果他们众口一词:降低电影票价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反垄断。
李康生(峨眉电影制片厂厂长):五元票价是我们的发行公司率先推出的,我们实施降价以来打出的口号一直是低票价回报观众,当然口号归口号,大家的真正目的是想以行动打破的中国电影这潭死水,探索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可能性。摆明说吧,“五元票价”的导火线是电影公司控股四川西南影业。我认为电影集团这是一种倒退的垄断行为,他们这样做造成的最终结果是让其他发行公司纷纷死掉,而观众也只能看高票价的电影。这样一来,垄断制约的已经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了,而且制约着中国电影的生存了。我们如果不反垄断行吗?
谢飞(导演、中国导演协会副会长):五元票价是中国电影改革的一声春雷,有了这第一步,我相信以后还会有不断的新改革措施出台。打个比方,峨嵋公司的冒险降价就像当年小岗村农民秘密包产到户,虽然受到了非议和指责,但他们这一步确定走对了。
×先生(广东电影界资深人士):虽然广东影市没有降价,但对于成都的“ 五元票”风波我还是感受到了鼓舞。你说五元票价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抢市场,也不是恶性竞争,而是透过票价反垄断!是谁在垄断?当然是电影公司!一个国家级的电影发行公司,却把经营的重心放在引进国外大片而不是推动民族电影上面,这种“偏心”是不能不让人深思的。他们电影公司几个人的口味能代表全国观众的意见吗?这样一来,真正好看的大片没见引进来,国产电影也在大片抬升的高票价面前死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我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
韩三平(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我是说过,只要观众看,我们北影厂出品的影片甚至可以不要钱。这些年来,我们片子是拍了不少,像《横空出世》、《春天的狂想》等在圈内的评价都不错,但就是在市场上看不到。凡是有利于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提高票房的事,我们坚决支持,五元票价能做到这一点,我当然支持。至于某些部门或体制造成的垄断,如果阻碍了电影走向观众和市场,我举双手反对。
官志斌(北京首都影院经理):电影应定位于大众,所以电影票价也应适应大众消费。五元票价带来的争论越大,说明它存在的价值越大。在成都我看到了,观众多了,广告的含金量大了,影院的小卖部、餐厅等综合效益也提高了。中国离入世已为期不远,现在你还可以搞垄断,但五年后将进行国际竞争,一手是遮不了天的。现在你不降,到时老外帮你降。
陈国星(本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在我的心目中,峨影公司推出五元票价绝对是一个壮举。我想这个壮举将带来两个好处,一个是让更多观众看到了我们的电影,另一个好处到是让电影制作发行方还可以看到盈利的可能。虽然我从不把自己拍的影片票房不佳归结到发行方面,但我相信,只有打破垄断真正让电影走向市场,中国电影才有希望。
黄建新(导演):合理的票价应该与国民收入相适应,如果一个月收入才400元,看一场电影就花去了20元,这有点消费失调了。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放开了,你电影市场不随机应变,吃亏的最终是大家。制片人越拍越亏、发行公司微利甚至亏本经营、观众最终只有买一些几块钱的盗版碟回家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