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影视 |
| ||||||||||||||||||
您目前的位置:影视频道 -> 娱乐圈 -> 酷评娱乐圈 |
炮制假“猛料” 当心炒烂名 2001年03月09日15:14:48 南方日报 方正 —— 从恶炒虚假的“张艺谋王海珍之恋”说起过度炒作和假新闻泛滥,已成为娱乐圈与新闻界一大公害。近日被疯炒的“张艺谋王海珍恋情”便是典型事例。 不到一年,刘晓庆私生女事件、锋菲恋、毛宁事件、赵薇的恋情、那英高峰的冷热分合,一再成为娱乐媒体的焦点。但其“新闻猛料”,几乎都是夸大其词、恶意炒作,甚至凭空捏造的。特别是近期“荣登”各类媒体头条的“张艺谋王海珍恋情”,其手段之“高妙”、“效果”之明显,更堪称新闻炒作的“经典之作”。 借用名人作“垫脚石”,早已是炒作者惯用的伎俩。张艺谋声名显赫,只要搭上他的“车”,想不成名恐怕也难。一些媒体记者往往不辨真伪就匆匆上阵,抢“猛料”,结果很容易就上了那几个“新闻”策划者的当。更为可耻的是,某些记者为了个人利益,竟主动拜倒在某些商人的脚下,赤膊上阵炮制假新闻,并且做了婊子还不忘给自己立贞节牌坊,造谣又辟谣,让所谓的“新闻”越做越火。 炒作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张王恋”的另一主角王海珍,虽然因此声名鹊起,但也无端伤害了自己的名誉(已传她与男主角同居)。而这一炒作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隐藏在王海珍背后的那些商家。他们可以凭借王海珍暴得的“大名”,赢得滚滚暴利。君不见,尚在“明星制造”中的王海珍日前来广州参加某时装秀时,就已在众模特中脱颖而出。经过短短几天的炒作,她的身价的增值又何止百倍! 然而,受损害最大的,却是千千万万无辜的网民、读者与观众————他们备加关注甚至信以为真的新闻事件,竟然是一场无中生有的闹剧。某些媒体也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始作俑者的“帮凶”,从而损害了自己真实、公正的形象。这样的恶性炒作,也扰乱了娱乐圈自身的秩序:既然做明星有如此捷径可走,又何必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始作俑者呢,虽说不得能暂时受益,却未必大功告成。随着多数有责任感的媒体及观众的日趋冷静,“张王恋”的面纱已被层层剥开。待到水落石出那一天,始作俑者的狐狸尾巴想必也无处可藏了! 出道不到半年的青年演员马千珊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炒作时说:“炒作要适度,半生不熟自然不好,但炒糊了更会适得其反。”这句话颇值得回味。 |
我要发表评论 |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