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卫·罗素 David O. Russell | 1958年8月20日 生于美国纽约 | 作品: | 1990年《Hairway to the Stars》 1994年《打猴子》 1996年《与灾难调情》 1999年《夺金三王》 | | 大卫·罗素 David O. Russell ——制造争议之王 |
初显峥嵘 |
《打猴子》(Spanking the Monkey)这部电影证明了:用自慰的讳饰语来命名一部电影是成功的第一步,尤其是这部电影讲的真是母子乱伦的故事。“争议”对于独立制片的电影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圣丹斯电影节却偏偏注意到了它,它获得了1994年观众票选最佳奖。“迷人”和“乱伦”这两个词并不那么容易共处,但大卫·罗素却做到了。 |
令人侧目 |
大卫·罗素的第一部电影其实并不象它的片名那样显得淫猥,他似乎天生就擅长于用各种手段误导观众的思路。在以后的影片里,他制造意外惊诧的元素将继续发扬光大。在《与灾难调情》(Flirting with Disaster,由特·里奥尼、本·斯蒂勒和帕特丽夏·阿奎特主演)中他再次证明了自己能够改变闹剧电影只是靠闹而其实本身并不有趣的状况。其后,《夺金三王》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掘笑料——海湾战争的战场,还有谁这样做过呢?靠自己写电影剧本,大卫·罗素避免了在好莱坞食物链中向上攀登的时候失去自己的立场,也使自己从一个独立制片导演成为时代标志性的人物。 |
酷语 |
“在片场上冒出来一些非常好的段子,看上去是偶然的,但我认为其实所有工作已经在写故事的时候完成了。” |
未来 |
导演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诱导出演员的最佳表现,而且恰到好处地把握使用演员的时机。拿《夺金三王》做例子,大卫·罗素深知此时乔治·克鲁尼和马克·沃尔伯格正极力要在他们演的一系列糟泔之后巩固他们在《战略高手》和《不羁夜》中的成就。他还搞定了才能被低估的Ice Cube和他的好友兼导演斯派克·琼斯给他一个“捆绑销售”的出演。尽管大卫·罗素尚未公布他的新计划,但我们毫不担心,因为他在职业发展中最显著的优点就是他深思熟虑的前进和成长,这正是他长期前景的良好预示。 |
回去看近卫军其他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