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DVD影片的几个误区 2001年07月19日15:17:06 网易报道 JUMP |
|
目前,收集(谈不上收藏)D版影片已蔚然成风,有甚者更是到了逢片必收的地步。D商、贩商、收集者皆大欢喜。我也在为之欢呼,为之自豪,因为电影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然而在论坛里大家更多的是关注“YSYS”、“DTS”、直灌、D9以及哪个D商的版本问题,大多在影片制作技术质量上挑剔得令人无法挑剔。但对影片本身却鲜有论及。这种风气使许多碟友在选片时陷入了买椟还珠的误区。
好的影片不是愉悦我们的眼睛的,而是愉悦我们的心灵的。好的收藏不是堆砌在我们的阁楼中,而是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不是对关注技术、关注视听效果有异议或非议,但我更关注回归到电影本身,那才是我们的“雕刻时光”。试想给你一部绝对数码视听的“孔繁森”,你会欣喜而收之吗?
近来论坛热点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争论大多集中在先锋、全美、碟中碟、环球的片基、压缩、字幕的孰优孰劣上,而对片子本身却冷淡许多。我的一位碟友依照谍报碟评按图索骥买了第三版才买到碟中碟版,他讲三种效果无太大差异,而他为此版本先后光顾了JLLY的夫妻店,GY的农庄,PAL的高老板,个中辛酸羞于人知。其实这部可人、清雅的小品虽值收藏,但比起同一导演的《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仍在内涵上略逊一筹;比起同样题材的孩子看世界题材的《铁皮鼓》、《菁菁校树》、《生活是美丽的》甚至国内的《城南旧事》也有所不及。我们可从国外的相关媒体的评价及访谈中可以了解影片的更多东西,这更应是论坛的宗旨。
相信碟友们同我一样,我永远忘不了在小西天电影资料馆观看不清晰的《钢琴课》的淡淡忧伤、在夜半无人时分几个损友在21寸彩电上观看不清晰的《本能》时的兴奋;更忘不了在观看不清晰的录象带《美国往事》、《天堂影院》的感伤与感动,在我的记忆中,他们清晰又不清晰,但,他们清晰地在我心理刻下了烙印,那是我永远的十佳。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大师我向来是需仰视的,但每个人心目中的大师是不一样的。库布里克在你眼里是奇才,在另一个人眼里可能就是小菜一碟。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大众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你只须引导他找到他喜欢的。我较喜欢看网易“飞龙探碟手”文章,原因就是他收片子的过程、喜好完全同荐片结合起来,很个性化,也很中听。而目前往往是:只要是戈达尔,只要是费里尼,只要是库布里克,照样照单全收。希区可可拍了三、四十部片子风格无异,如果单为收藏而收藏,你可以去种可可了。
张五常先生收有大量的林风眠的画作,是公认的“林痴”,但也没有到了逢林便收的地步,况且作为经济学家的他还有市场增值的目的。古代的官窑均瓷现以连城,每个藏家都想广收博揽,但苦无觅处。一些仿制品(就象D版)依然走俏,但没听说有谁想纳天下仿品为己有,也只是凭己所好收之。收片亦如此。
有些话可能逆耳,但我真诚希望论坛更好。我们依然怀念那些露天时代、录象时光、VCD时期;那时没有先锋机,没有DTS,在每部佳片的背后我们依然快乐,依然期待更好,依然,为片中的他和她,认真地忧伤。电影在我们的心中不只是清晰或不清晰的影响,而是一时和一世的印象,不可磨灭。
转自北京DVD碟友会
手机短信,推荐新闻
| |
【网易社区VCD&DVD】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