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音乐化石"进京:没有宣科就没有纳西古乐 |
2004年09月13日 09:14 北京娱乐信报 张学军
|
|
作为“音乐化石”纳西古乐将于9月18日在北京世纪剧院奏响,届时鬼才宣科先生将带着一帮平均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乐师们奏响来自美丽的丽江江畔目前惟一没有“被污染”的东方仙乐,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宣科先生用中英文进行的手舞足蹈的精彩现场讲解。昨天,记者就一些相关问题电话采访了这位爱穿牛仔裤的传奇老人宣科。敏捷的思维、响亮的嗓音,电话中根本听不出来对方已经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
音乐奇人宣科
如何欣赏纳西古乐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马上要带着纳西古乐来北京了,您能不能先告诉大家纳西古乐最具欣赏性的地方是什么?
宣科(以下简称宣):当然是“稀世三宝”了。首先是古老的曲子,因为我们演奏的“清河老人”、“浪淘沙”等唐宋古曲,都是世所罕闻的音乐。其次是古老的乐器,乐师们手上的“芦管”、“十面云锣”等乐器,都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另外就是古老的艺人,乐师们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艺人,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退休教师、农民、马锅头(马帮头人)等。
记:观众如何欣赏纳西古乐呢?
宣:听纳西古乐的一个首要目的是娱乐,这和听流行音乐一样。聆听古乐可以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超越,并从中得到修养。纳西古乐是原生态的纯音乐,它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内心已被某种元素打动,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清。这也正是纳西古乐的魅力所在。
没有宣科
就没有纳西古乐
记: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您为什么对纳西古乐这门古老的艺术情有独钟?
宣:我1944年以前一直生活在丽江,之后被送到昆明上学。事实上,虽然我在教会学校里受到早期教育,但是我从小还是生活在传统的环境里。那时候,我记忆中的纳西古乐非常盛行,到处都有乐队演奏。这种记忆对我来说影响太大了。那时候,纳西古乐是一种很时尚很高雅的音乐。作为自娱自乐的一种特殊的演艺方式,参加演奏的人基本上都是文人雅士或者富家子弟,也就是说只有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玩得起。
记:那后来为什么“沦落”成白事音乐了呢?
宣:1957年,27岁那年我被疑为国民党特务而进了监狱,1978年才平反出来。之后,我回到丽江母校教书。这时纳西古乐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过去的老乐师们也陆续从外地回到这里,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地位的他们有的连生活也得不到保证。于是他们只好重操旧业,不过这时就不是自娱自乐了,而是哪家死人办白事他们就在棺材旁边吹吹打打“混”点烟抽、“混”点酒喝,同时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记:您曾说过“没有宣科就没有纳西古乐”,是这样吗?
宣:我来到这里之后,将纳西古乐重新整理之后,重新将这些老乐师们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高层次的文人社团。所以我们不叫纳西古乐队,而是叫大研纳西古乐会。1981年正式注册,从最初的十二三人到1986年已经到了二十一二个人了。不过现在古乐会越来越老化,而且不断有老乐师陆续离开了我们,真正1944年以前演奏古乐的老人如今只剩下四五个人。
每晚门票二三万元
记:大研古乐会每晚门票收入高达二三万元,显然您已将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变成了商品。
宣:我们不要国家的一分钱,现在却成了国家的纳税大户。不卖票不挣钱,纳西古乐靠什么流传下来?去年,我用赚到的一部分钱建立了宣科奖学金,如今已经累积到57万元了。我们民间传统文化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最主要原因就是面子问题,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至今依然认为文人经商是不光彩的事情。
记:如今纳西古乐已经开始赚钱了,为什么年轻人还不愿意加入到这个行列?
宣:主要原因是它一度被沦为白事音乐,年轻人有谁愿意在棺材旁边工作。不过,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年轻人对此感兴趣并加入我们的团队。现在80岁以上的人有7位,70岁左右的人有16位,其他都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而且有六、七位已经登台演出了,其中有两位还是来自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工作很清闲,每晚演奏一个半小时左右,其余时间都是自己的。他们演奏一场的平均收入是36.6元,每年年底还可以拿到至少3000元钱的奖金,这个收入在当地是比较高的。
记:这些年轻人的演奏技巧如何?
宣:技巧上没有什么大问题,最难掌握的应当是韵味。纳西古乐蕴含着古汉语、诗词歌赋等文化内容,而那些老人大多是读过私塾的,而且很多还会吟颂,因此演奏出来味道不一样,这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纳西古乐可以延年益寿
记:您现在越活越年轻,是不是与纳西古乐有关呢?
宣:应该有关系,纳西古乐有它的功能。一个是敦睦人伦,很多人都是一家子一起来听的;另外可以颐养身心,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1981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去世的34位老人大多在90岁以上。
记:大研纳西古乐会常年在外演出,甚至坐很长时间的飞机,那些老人受得了吗?
宣:没问题。我们丽江海拔2400米以上,北京、巴黎等很多地方都只有很低的海拔,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到了氧吧一样。我们曾经到过14个国家,这些老人甚至都不会产生时差,这种现象连科学家都觉得奇怪。同时,每次出门我们每人都写一份保证书,大意是“为了弘扬国粹宣传丽江,我愿意参加这次演出,如果中途或者演出过程中发生意外,我自己和家人负全部责任”。而且每次外出,我们都自己出钱买价值60万元的保险。
牛津大学
称我为“宣科博士”
记:您的博士论文是在牛津大学通过的吗?
宣:我的那篇论文《音乐源自恐惧》得到了牛津大学的赞赏和认可,他们邀请我去讲学,在邀请函的抬头写着“宣科博士”,这是他们的一种惯例。他们并没有授予我博士学位,腔?7000英镑买了我的论文并给我颁发了证书。
记:您的名字后面有访问学者、博士、老师、老板、先生等一大串名衔,您最喜欢人家叫您什么?
宣:还是叫先生好。
记:为什么您在各种场合下都喜欢穿一条牛仔裤呢?
宣:穿牛仔裤倒不是为了年轻,我经常去民间采风。穿牛仔裤可以随意坐在地上或石头上,不用考虑裤子是否脏了,抽烟时不用去管会不会把裤子烧出洞来。穿牛仔裤最主要是很舒服。
纳西古乐
原本是汉族音乐
记:最近,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吴学源在一篇《宣科及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到底是什么东西?》中说,纳西古乐并不是纳西族音乐而是汉族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宣:我们并不避讳纳西古乐的起源问题。纳西古乐的起源的确不在丽江,它实际上起源于汉族音乐。它从1382年传入丽江,当年朱元璋出兵35万大量屯田滇西北,而当地只有4.7万纳西族人,大量的汉族文化其中包括音乐传入当地。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已经622年,而音乐也从当年的汉族音乐逐渐融入当地风格、文化、风俗演变成纯正的纳西音乐。我们并不否认它来源于汉族文化,可是有些人忽略了“文化”的“化”字,没有变化就没有文化。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毋庸置疑,可是从乾隆55年徽班进京到现在才214年,一个外地剧种已经成为北京地方戏,那么经过了622年为什么不会成为纳西古乐呢?总而言之,都是大中华的文化,有什么必要非得分出你我呢?
记:您能不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到底什么是纳西古乐?
宣:我引用包括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的艺术评论家的评价。他们说,第一,纳西古乐是惟一没有“被污染”的东方音乐;其次,纳西古乐是宇宙外面的声音;第三,纳西古乐只与和平有关系跟战争无缘。
|
|
责任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