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4内地娱乐圈 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五大明星 |
2004年10月21日 16:51 精品 许涯男
|
|
在此,我们评选了2004年对内地娱乐圈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5个人。他们是:在《十面埋伏》疯狂炒作之下的张艺谋;完全依靠民间路线迅速崛起,同时备受争议的乐坛奇迹刀郎;年内制造了精品连续剧《马大帅》、对抗央视事件、并在人大会议上提案反对恶意炒作现象的人民艺术家赵本山;昂首步入世界巨星行列的章子怡;终于带着万众期待的《2046》姗姗来迟,之后迅速跌入质疑漩涡的王家卫。
张艺谋 从量变到质变
2004年,随着“张艺谋第二部武侠巨制”《十面埋伏》在经过狂轰滥炸般的炒作后的垄断式全线上映,“张艺谋”这一符号化名称再度成为国人争论热点,其影响力超越单纯的电影圈及娱乐圈,波及全民。《十面埋伏》最终所呈现出的低于水准,以及尔后那令国人汗颜的“奥运闭幕八分钟”,不得不令人对张艺谋的艺术能力及创造力产生深深的质疑。
7月10日,在工体召开空前盛大的“《十面埋伏》首映庆典”之前,张艺谋面对记者对电影本身所提出的“内容空洞”的质疑,回答并驳斥说:“‘内容空洞、人物应该加强’这样的说法可以用来评价任何电影,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说法本身就很空洞,我不会因此而反思。”——这样能把人给噎死的回答,确实可以起到堵枪眼的作用,但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的虚妄回答,也必将令堵枪眼者押上生命的赌注——这里所说的生命,指的当然是“艺术生命”。
回溯张艺谋的艺术生命,免不了要提及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奋斗成能写会照的文艺干事,又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文艺干事奋斗成电影学院年龄最大的本科录取生的传奇故事,至于后来那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以至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的传奇再延续,则几近神话了。这的确是一个自强不息攀登不止的成才典范,足以写进中学教材,教给那些越来越颓唐的男孩儿女孩儿们这样的道理:只要有梦,就能飞翔。
张艺谋所走过的路,是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这些世家子弟们无从经历也无需经历的曲折征途,这征途也应当是张艺谋最引以为傲的个体英雄史,尽管他自己从不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尽管他这“英雄莫问出处”的大师前传到后来经常成为为人所诟病的病因,比如“缺乏文化底蕴”,比如“形式大于内容”,比如“农民思想”。
随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一系列影片在票房上的失利,随着好莱坞电影及香港电影对内地市场的围攻,随着内地电影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甘落于人后也不可能落于人后的中国顶级导演张艺谋开始朝商业领域进发,联手满眼商机、满心市场的电影商人张伟平,绑定发展,炮制出了《英雄》与《十面埋伏》。其近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炒作方式,愈演愈烈,几近粘锅。对于张伟平的炒作方式,张艺谋不可能不配合不说好,他告诉记者,如果中国每年生产10部电影,它的发行公司都能够如此发行的话,电影市场一定会火爆。这足以说明张艺谋的变化,这变化是质变而不是量变,曾经他被看作艺术家,现在他亲自承认了对商业的五体投地和全面膜拜。
“豪华首映”为张艺谋在工体奏响了属于他的“同一首歌”,随着《十面埋伏》的全面上映,张艺谋的“艺术人生”被推向了辉煌的最高峰,他的“艺术人生”,是“全面出击”的,从歌剧、芭蕾、广告,到“奥运闭幕八分钟”,拳打脚踢、穷尽可能,真可谓是旷古绝伦的全能大师啊!可要是所有招数都缺乏根基、流于花拳绣腿的话,张艺谋的“艺术人生”又会走向何方?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