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这个世纪老人的名字与他的电视帝国TVB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TVB的历史几乎可以等同于他的经历。这个电视城内人人对他尊重有加,源于他一手成就了TVB的辉煌,源于他竭尽全力统领全队与亚视奋战40年,源于他独具慧眼,造就出不少影视红人,还源于他与他的团队制造出千百部脍炙人口的剧集……不过光辉的背后少不了英雄的落寞,接班人却未敲定,旗下人员纷纷流失,其一手打造的电视王国似有衰败之势。 【返回主专题】 |
他是享誉世界的香港影视界大亨,造就了成龙、周润发、梁朝伟这样的天王巨星,成为中国影视界的传奇。他掌握着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他的TVB迄今仍是 屹立香江不倒的电视巨无霸。 |
![]() |
70年代 |
![]() |
转攻电视界 培养无数巨星 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末,电影业逐渐式微,邵逸夫断然转向进军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其后这个训练班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现在仍然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详细] |
![]() |
80年代 |
![]() |
入主无线出任主席 打造“五虎将” 1980 年,邵逸夫入主无线,致力经营旗下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香港独占鳌头。同年,他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有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影响扩及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80年代的TVB,在邵逸夫统治下,可谓人才济济,群星闪烁.五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五虎是TVB的一个辉煌里程碑。 80年代的TVB开始渐变老练,邵逸夫凭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对制作电视剧方针做了一定的调整。让TVB早在80年代就奠定了之后三十年的发展道路。[详细] |
![]() |
90年代 |
![]() |
婚挖掘大量亚视人才 造就“四大天王” |
![]() |
90年代——2008年 |
![]() |
兴建新电视城 借央视渗入内地扩大影响力 2001年,央视依照协议,要为无线电视广播的节目在内地的播放提供渠道。借央视顺利渗入内地,这一构想邵逸夫已谋划许久。 2007年,TVB和央视更是合作年度剧集《岁月风云》,与内地和香港两地播放,开创了合拍剧新模式。 为配合未来发展,邵逸夫秏资二十二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兴建一座全新的电视广播城,较原有之清水湾电视城大三成,并已于2003年10月正式全面投入服务。[详细] |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锲而不舍的追赶者。邵逸夫能成就今天辉煌的电视事业,还得感谢40年来一直竭力追赶自己的对手——亚视。所以在追忆邵逸夫的成就和无 线的崛起的时候,亚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
![]() |
60年代 |
![]() |
远识卓见以“后来者”姿态赢亚视 1967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无线,当时亚视作为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已经成立了整整十年。无线以“后来者”姿态挑战“霸主”亚视,居然轻易取胜。 6原因很简单,亚视早期以收费有线广播形式经营,而无线是免费的,完全向观众敞开大门,自然轻易夺得观众芳心。在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惊叹邵逸夫的卓见远识,他胜在比亚视更早看到免费广播的趋势。所以当亚视转向“免费入屋”时,无线已经牢牢地抓住了大批观众,形成了惯性收视,并一直延续至今。 [详细] |
![]() |
70-80年代 |
![]() |
亚视出奇招撼无线 邵逸夫转型成功终获胜 1979年,在邵逸夫的事业转型期,亚视预先奉上一颗炸弹。这个炸弹就是上面提到的《天蚕变》,它创造了香港电视史上自创武侠剧的先例,一度红遍香江。 而在1980年的9月1日,无线亚视的第一次大战正式揭幕。亚视在9月推出的《大地恩情》和《骤雨中的阳光》在黄金时段掀起收视热潮。而,“新官上任”的邵逸夫也开始了绝地反击战,推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 而在这第一场无线亚视大战中,以无线的大获全胜收官。[详细] |
![]() |
90年代 |
![]() |
“林百欣”斗“邵逸夫” “格格之战”邵逸夫首尝败绩 80年代两台大战后,处于颓势的亚视迎来林百欣时代,林百欣一上台,第一波行动就是挖墙角,借助“银弹”攻势,亚视以高出无线三倍的酬金将沈殿霞、曾志伟、何守信等无线的顶梁柱,让无线元气大伤。 面对林百欣的攻势,邵逸夫也不甘示弱,他率领无线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在“救亡运动”之后邵逸夫出人意料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94年他效法林伯,开始对亚视进行反挖掘行动,把亚视当家小生花旦全部网罗至旗下。其后,无线频频推出高收视剧集。 99年,林百欣退出亚视,由内地商人封小平入主。新对手给邵逸夫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是《还珠格格》。无线当时搬出王牌游戏节目对抗,但是依旧失败。“格格之战”,邵逸夫第一次尝到了败绩。 [详细] |
![]() |
新世纪 |
![]() |
邵逸夫欲退休,“干儿子”执掌亚视 亚视的最近一次强力回击追溯到2001年,当时,亚视凭一个购自英国的游戏节目《百万富翁》大放异彩。而邵逸夫的回击是花大价钱购回同类游戏节目《一笔out消》的版权,并派出金牌主持郑裕玲,更为残酷的游戏竞争令得该节目脱颖而出,把《百万富翁》打入地狱,亚视的收视更趋颓势。 这一次,斗争40年的对手会真的能“反败为胜”吗?他的电视王国依然是绝对的霸主吗?无论如何,邵逸夫也无法亲自迎战,只能遥遥观战了。[详细] |
TVB的存在,如同一本打开的香港史册,承载港人记忆、内地对香港的认知、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文化。今天,我们就采撷起香港历史长河中的这朵浪花,仔细回味TVB 这个世界第二大中文台给我们的岁月曾留下的经典光影。 |
![]() |
70年代 |
这时代是TVB电视剧繁盛的开端,这个时期的剧多以民装剧为主,这类剧的普遍特点是较为鸳鸯蝴蝶,情节流畅、以言情为主。又因为所讲述的时代的特殊性,故事 往往甚是迂回曲折、引人入胜。 |
|
|
|
![]() |
80年代 |
TVB从70年代末翻拍武侠名著取得不俗反响之后,在80年代更是再接再厉,几乎将金古的著作翻了个遍,其中经典层出。82版的《天龙八部》、86版的《陆小凤》、 86版的《倚天屠龙记》、89版的《侠客行》等,即便被翻拍再翻拍,也难以忘记当年剧中所展现的侠骨柔肠。 |
|
|
|
![]() |
90年代 |
TVB在90年代,虽然有了新一轮的武侠翻拍风,但是更为出众的则是现实题材。而其中的代表作则是长度与阵容都非常可观的家族剧的拍摄,其实之前的家族剧只 是初具雏形,直到《大时代》开始,才真正形成了模式。而家族剧的最高潮则是在跨越千禧年时拍摄的《创世纪》。 |
|
|
|
![]() |
新世纪 |
进入新世纪,各种剧种都争奇斗艳。在家族剧和武侠剧继续保持收市长虹的同时,职业题材剧也进入全盛期,如《妙手仁心》系列、《陀枪师姐》系列。此外,宫 廷剧和处境喜剧也取得突破。而2000年推出的处境喜剧《男亲女爱》更曾坐正TVB历史收视冠军的宝座。 |
|
|
|
面对亚视的攻势,邵逸夫率领无线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 |
|
|
|
|
|
|
|
|
TVB的造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港姐”选美大赛,二是举办艺员训练班。无线艺员训练班是不少香港演员的“明星梦工场”,很多影视名人都是在此踏上星光大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