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歌曲图集 | 歌曲试听 | 入选理由 | |||
![]() |
![]() |
![]() |
一首歌曲能够在这种坎坷沧桑的岁月里,伴随着风风波波、起起伏伏的历史一起成长,也就让它比其它单纯以赞美和歌颂为主的作品,拥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 |
1997年,对于全球华人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南方美丽的港口城市香港,终于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受英国殖民历史,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既是现代中国强盛繁荣的国力标志,在管理香港问题上实施其一国两制的方针,更为未来海峡两岸的统一,确立了一个方向。同年,一首名叫《东方之珠》的歌曲,也因为代表性的呈现出香港的沧桑变化,因此在回归的气氛中重新流传起来,更在未来成为所以香港主题的流行音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歌曲。 罗大佑创作粤语版《东方之珠》的背景,适逢1984年中英两国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签署《中英两国声明》的历史时期。在当年,《中英两国声明》签署后,曾经一度引起港人的恐慌,甚至还导致了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移民潮,甚至有人还将其与1979年美国与当时台湾当局“断交”历史事件相提并论。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接连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事件有关,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媒体的渲染,也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在国际上的形象,被一定程度上扭曲和歪曲。而虽然同宗同族,但香港在经过了百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后,也由于和祖国大陆的文化、经济交流都相当的匮乏,更使当地百姓对祖国大陆的了解,甚至并不比外国人好多少。这种误解,以及对国际媒体报道中中国大陆贫困、专制的印象,就使得当时的香港人对于九七回归,有了一种先天的偏见。而关正杰演唱的《东方之珠》,则在着重“龙裔”和“斗志”这样的内涵后,让音乐作品于政治之外,赋予了更多的“香港精神”,因此也获得了当时大量香港市民的共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音乐人的罗大佑,终于确定了将香港当成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随着“音乐工厂”这个厂牌的揭幕,罗大佑也将音乐视角从台湾正式转向香港,并于此时将自己的旧作亲自改写了国语歌词,并于1991年推向市场,这就是后来那首在九七回归期间,经常可以听到的那英和刘德华合唱版的《东方之珠》。[详细] |
在音乐中展现思想的力量——记著名音乐人罗大佑 |
|||||
|
1997年其它重要音乐作品、音乐事件 | 《东方之珠》相关资料 | |
任贤齐《心太软》红遍全国; 中国第一独立厂牌“摩登天空”成立。
|
作词:罗大佑 【歌词节选】 小河弯弯向南流 月儿弯弯的海港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
更多60年的经典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