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部主旋律影片取得了当年上座人次冠军和票房冠军,这部就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离开雷锋的日子》,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最早的老七家电影制片厂,可以说中国建国初期的十七年电影,是见证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辉煌,《刘三姐》、《五朵金花》、《上甘岭》、《平原游击队》举不胜举,并且也为中国输送了大批电影人才,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电影制片厂都面临改组改制的困境,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足以证明,新时期的长影厂还是大有可为的。
电影讲述的是有关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乔安山是同雷锋一起入伍的,他们同在一个班,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乔安山心里很内疚,他想过以死来补偿自己的过失。乔安山转业到地方,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比如乔安山所驾驶的长途汽车上坐了七、八个陈站长的亲戚,他们都不买票,乔安山坚决抵制,将这些人轰下了车,为此得罪了陈站长。汽车行驶途中,被一哑巴拦下,哑巴的女人难产,要赶快送医院,乔安山及时地将产妇送到医院。在运输途中,乔安山和儿子乔兵驾驶的汽车坏了,父子俩向途中的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直到晚上有辆车相助,但由于车小无法帮助乔家父子。可是,第二天早上,那辆车的一位中年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人们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一天深夜,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不想,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最终,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认了错。三十多年来,乔安山只要遇上困难,总要到班长雷锋的墓前坐坐,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