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煽情太多模糊焦点
《达人秀》是不是娱乐版的《感动X国》(X的可选项有英、美、中),这道是非题在英、美两国应该不成立,但在擅长煽情的中国电视台这里,却坚定地给了个“YES”。卖鸭脖子的丈夫为了让妻子上台唱歌甘愿扮杀猪,千万富翁年届六十不放弃芭蕾理想,断臂男孩用脚弹钢琴,每个选手在上台之前都有一段VCR,极力渲染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强不息的精神。台下的三位评委必然从不屑到感动,负责“柔情”的女评委伊能静甚至还会眼里闪着泪花。不得不说,这一套模式像极了《感动中国》,面对选手,评委最经常说的话是“心太软”,就算才艺一般,只要故事感人,照样可以晋级。
煽情晋级的背后动因是观众对选手们因同情而降低期望值:天天卖鸭脖的许娜,怎么可能会唱歌,居然还模仿得不错?李秋成都已经六十岁了,怎么可能还跳芭蕾舞,扮相居然还不赖?这种结果便难免有失偏颇,草根只是身份,与个人能力毫无关系;苦难生活和热血理想也不能让才艺精进,正如英国达人冠军苏珊大妈专辑卖出百万张,绝不是因为她受人奚落的土气大婶身份,而是因为她美妙嘹亮的歌喉。虽然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更关注的是她咸鱼翻身的励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