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高大的男人才能获得女人的青睐,红剧就像男人,观众就像女人,现今红剧是日益"阳痿",持续萎靡不振,收视率江河日下,急需要补肾来抬高红剧的阳刚之气。而随着《番号》的热播,红剧与观众第一次达到双方满意的高潮,尤其是其平民因素,以及无厘头式的幽默更是补肾的绝佳良药,在看惯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之后,观众希望出现清新小菜,也就是需要的新的刺激,而《番号》恰恰是一次新的尝试,尤其是创新方面,是红剧的一次大补,且让女人念念不忘的补肾佳品。
从第一集开始《番号》就在刻意打造与传统红剧不同的内容,主人公李大本事的出场本身就富于戏剧性,而他组建的部队更是一个奇迹,一大拨的野路子、一大拨渴望革命行为却似土匪的老百姓。虽然从百姓的角度讲述犀利的战争,《番号》不是第一个,但在细节和人物特性方面,其他剧显然无法比拟。如果对《番号》的剧情和人物稍加进行改动,鸡贼的李大本事英雄形象便不会存在,普通人对于战争中的残酷性便理解的不会如此深刻 。
将一个对于正规部队再简单不过的番号作为全剧的一条线索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杂牌部队追求的仅仅是个番号,这在以往的红剧中是不可思议的,他让观众纠结,也让观众陷入思考。这支杂牌部队里,有很多百姓子弟,他们来参军,他们渴望新军装,他们渴望去战场杀敌,他们渴望得到承认,一场场淅沥沥的战斗之后,他们归于尘土,得来的是一个须有的番号。
《番号》在改变策略角度的同时,相对少的台词调侃起到百倍的效果,这是细节,比如黄海波大喊“我还是个黄花大小伙子”时,那一刻笑的人笑了,思考的人也思考了。一批批战争剩男,一个个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家庭支离破碎,都在这些小战士的日常生活中清晰表现出来,最终凸显的是战争的残酷性和民族的对尊严的渴求,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累积,《番号》份量沉重,意义深远。
突破以往的红剧高大全,独辟蹊径,《番号》找到自己独有的东西。李大本事、陈峰、吸铁石、赛貂蝉等一堆自私小气的人,凑合在一起干革命,贪婪、小气、抠门,完全颠覆了抗日英雄的形象。导演和编剧正是通过这些个人告诉大家,每个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都是英雄,不分高低贵贱。
一片玉米地,演员却口口声声说了好几次的麦子地,这一个在二十几集出现的小瑕疵,让该剧变得不完美,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番号》是一部值得去欣赏的佳作,红剧补肾之后到达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