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以前票务公司除了单纯做票务之外,也会投资做一些演出项目,大家是不是会一窝蜂地瞄准大型演唱会?或者是一些比较卖座的老牌艺人的演唱会?
杨波:是,现在从市场的需求来说,内容还是最重要的环节,一般一个好的演唱会,大家都会一窝蜂地抢,国内有个特别不好的坏习惯,一旦港台日韩,包括欧美,一旦有些比较好的项目,大家都会去抢,我们的抢是抬价,哄抬物价,比如你出一百,我出一百二,你出一百二,我出一百五,导致到中国来演出的演出费居高不下,导致票价也不断攀升。
我觉得这从产业上、从文化演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特别特别恶性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直在挖掘蓝海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觉得大家都去抢,我们没有必要抢,卖好票就可以,给大家做好服务,所以这块,有的时候演出商会跟我们联合合作,比如给我们一些股份,让我们把这个项目当青少儿养,投点儿资,10%,20%,但这样的项目毕竟还是很少的,不能满足全国销售平台产品的供给量,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考虑自己研发一部分能够有市场需求的项目,一直在往这方面考虑。
网易娱乐:依您预计,您觉得这种系列项目会给北京的演出市场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吗?
杨波:会对观众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会对行业产生一种危机的刺激,我个人觉得是这样。
网易娱乐:“危机的刺激”,您指的是?
杨波:危机的刺激,演出现在更多是演出商在做,但随着文化的不断开放,其实很多经纪公司已经进入到内地来做……已经注册机构了,虽然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对市场有所了解,在国外,票务公司跟经纪公司合资成立一个公司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在国内,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发生,慢慢地,演出公司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退化掉,更多是如何包装一个好的艺人,如何把这个艺人营销好,这可能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网易娱乐:您觉得会在此类演出项目上形成垄断地位吗?
杨波:垄断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也不想垄断,多几家演出其实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永乐票务原则上不是希望自己能参与到投资的角度上去,市场足够大,卖票其实就很好了。现在中国文化演出市场的总量其实很小,一百多亿,我们去东京考察的时候,东京一个城市大约五百多亿人民币,比我们大五倍,日本全国可能比我们全国大十倍,文化差异太大了,消费理念差异太大了,所以逼得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得给自己造血啊,给自己找饭吃啊,不能说演出商不做演出我就在家等着闲着,而且我又不能跟他们去抢饭,所以我只有自己去要饭,找饭吃。
[点击查看专访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