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乔家大院》成功推广、普及了“晋商”这一概念后,浙商、苏商、闽商等都跃跃一试,试图通过电视剧推广传统商帮的价值观,两会期间登录央视一套的《向东是大海》同样是一部商帮剧——为宁波商帮著书立转。电视剧通过草根周汉良成长为上海滩商界大亨为主要线索,塑造了重利、重义、重民族大义、团结的宁波商帮形象。
两会期间在央视一条黄金档播出,恰好说明《向东是大海》是一部与央视一套气质极其匹配的电视剧:磅礴大气,四平八稳,故事传奇波折,人物正气浩然、弘扬为主,但没有灵魂,营销和制造话题能力欠缺,以至于表现差强人意。
以典型商号为题材的电视剧如《胡雪岩》、《乔家大院》、《大宅门》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影响,故事一般都离不开家族恩怨、商战情仇,商号、军阀、汉奸、洋人是必备元素。作为一部年代商战剧,《向东是大海》同样具备了这些元素和套路,情节跌宕起伏。
剧中,草根商人周汉良在剧中经历了的四个阶段:从小混混成为钱庄老板;在一系列商战中成为商业大亨;打破洋人和军阀的合围,创办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抗击“四明公所血案”,成为一代爱国商人。除开小混混周汉良成为爱国商人的线索外,中间还穿插了周汉良与董芝霞、董芝莲姐妹的情感纠葛;与结拜兄弟黄初柳、范小恩之间的兄弟情仇;与水匪、军阀、洋人之间的争斗等多条线索,每条线索又有若干条分支,整个故事脉络清晰,情节扎实、推进合理,是《向东是大海》的最大优点。“故事细密”是《向东是大海》的优点,但在同类题材中,周汉良作为一个虚拟人物,又生活在清末民国这样多方势力交汇、上层争斗风起云涌的年代,传奇既超不过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无法比肩一代晋商乔致庸,只能落得个大气磅礴、四平八稳。
《向东是大海》原名《宁波商帮》,原意是想推广宁波商帮这一概念,但由于历史上宁波商帮并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因此设计了传奇草根人物周汉良,宁波商帮在清末民国初年的风云大事都必须由周汉良主要承担完成。与其他商帮典型人物出身显赫不同,周汉良是一名“三百六”(取义以“三百六十行”),以替人哭丧出场,所经历的事业也是花样百出,钱庄到染坊,从航运到水泥,整部剧中起起伏伏,疲于奔命。他从码头小痞子成长为一代商业大亨,豪气、狡黠、有原则讲信义、小私心大情怀、有胆识有谋略、生财有道,个性鲜明,王志飞比较准确地传递出了周汉良的气质。但周汉良这个角色需要承担太多宁波商帮的命运,以至于细节缺乏,个性不够丰富有层次。虽然剧中安排了三角恋,同样安排了妻子与情人的对立,同样安排了三兄弟从同心协力到反目成仇,但笔墨显然不够匀,留给周汉良展现富有人性化的细节较少。
核心人物空有个性构架,缺乏丰富的血肉,空洞缺乏灵魂(除开以替人哭丧露面、在挤兑的散户边上摆烧饼店、以腰中火药吓退海匪救回董芝霞外,其他类似细节很少)是《向东是大海》最大的遗憾之处。相比之家,出身名门爱好唱戏的黄初柳,因为角色特殊(爱唱旦角),有固定化的动作和神态,反而别具特色,是一个合格的重要配角;剧中角色最为丰满的反而是冯雷扮演的董芝恒,他个性狠毒,但却能够在民族大义面前保持气节,剧中不多的着墨却能表现出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但他们都不足以支撑起一部有灵魂、丰满的电视剧。
《向东是大海》导演安健曾执导过《小姨多鹤》、《家常菜》、《北风那个吹》,摄影、灯光、剪辑、构图、调色上都很注重细节,道具、服饰、场景无不精良;前几集再现了中国早期银行业的信用危机和挤兑风波,以及债转股、金融业与实业相交织的现代金融理念,曾经被央视寄予厚望,在多家城市做落地广告,并选择在两会期间播出别有意味。但由于故事俗套、人物不丰满,营销无力,让这部电视剧在好剧连台的3月变成一枚哑炮。(文/梅子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