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荧屏上,他是《吕梁英雄传》中的雷石柱,是《五号特工组》中的马云飞,是《中国兄弟连》中的曲虎……都铮铮铁骨的英雄、硬汉;荧屏下,他似乎总是处于各种各样的争议之中,“戏霸”的称呼叫得最响。两者看似有些矛盾,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因为骨子里透着那种英雄才有的执着,他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都超乎寻常的认真;因为坚信“戏比天大”,他成了演艺圈里的“孤胆英雄”。
于震早年毕业于中戏,是标准的科班出身,在人艺多年的话剧演出经历,更使得他对戏、对表演抱有一种敬畏心理。他相信演员是要参与创作的,要不断地和同仁们沟通交流,不能糊里糊涂地演,那样既欺骗了观众,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然而,电视剧毕竟不是戏剧舞台,快产快销的制作方式往往容不得过多的精雕细琢,于是,他成了这个圈子里的“异类”。不过,于震对此却并不在意,他的愿望是将来能约一帮“戏霸”一起拍一部剧,“那就谁也别说谁是戏霸了”。
|
把所有戏霸都集合在一起,那就谁也别说谁是戏霸了
由于震主演的谍战大戏《密使》正在网易视频播出,【点击在线观看《密使》】关于拍摄期间改动剧本的质疑,于震看得很坦然:“在人艺排练厅里有四个大字'戏比天大',在戏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互相可以指责。我可能在那个环境中耳濡目染,所以也有了一套这样的创作方法,但是到一些电视剧组,颜面、面子问题,或者地位高低,甚至是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比戏大。” 虽然他的这种风格引起了不小争议,但于震表示他会坚持走下去,还打算云集一帮“戏霸”一起拍一部剧:“我觉得可以组织一些对戏有热情、有理解、愿意为戏付出点儿什么的人,咱们凑在一起拍个电视剧,为了戏好,都各抒己见,完了由一个人总纳,这是人艺的创作传统。我把这些人都集合在一起,我就把所有戏霸都集合在一起,那就谁也别说谁是戏霸了!”[详细全文] |
回顾于震的演艺生涯,他演过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演过战争年代的孤胆英雄,甚至是一些古装剧里的侠客,但甚少接演现代戏,更没有演过可爱的阳光男或深情的高富帅等能够吸引粉丝,尤其是对女性观众具有很大杀伤力的角色;人们封他做“荧屏硬汉”“谍战专业户”,但很少有人认为他是偶像,是帅哥。不过,每个人对“帅气”的理解不一样,在于震自己看来,他一直都挺帅的,自有一种英雄情怀,路见不平,便要拔刀相助。
从小到大我都是偶像,是孩子头
我也从来没觉得长得不好看,我上初中、上高中,甚至进人艺,人都说我长得挺帅的,到了网络上以后吧,说我是硬汉,说你不是很帅,说你特别年代……真的是时代不同。上学的时候,我基本上,至少是大哥,一帮孩子围着我,我跟他们玩的很高兴,出点儿坏主意啊,这肯定是最帅的,所有外班孩子和自己班里同学出点儿什么事儿或者怎么着了都会来找我,甚至搞对象的时候他们都会跟我说,这小女孩怎么办啊,我说我也不知道,我说咱们来想想办法,一般都是我招呼的,可能我是那中心,是孩子头,坏主意比较多。一直我也挺有优越感的,挺偶像的,也挺帅的。 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现今,网络说你不是很帅,我说那帅是什么样?给我看照片,这样的是帅的。我说哦,如果这些是帅的,那我还是别帅了,做我自己挺好的。 (被大家叫做“硬汉”)挺男人挺爷们的,也挺好的,可能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吧,比较男人,比较爷们,有时候还愿意什么路见不平一声吼啊,拔刀相助,还挺愿意干这事儿的。[详细全文] |
▲ 于震:其实我一直挺偶像的,也挺帅的 |
![]() |
时代在变,人们崇拜的偶像也大不一样,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雷锋、邱少云、黄继光了。
现在偶像不一样了,原来我们的偶像,前两天学雷锋,好多人都笑,我觉得特逗,因为我小时候真学过雷锋,我们学雷锋的时候会在学校里边扫除,那时候我们住在北京的胡同里面,在别人家房上,把别人家房上好多破轮胎呀、杂草呀什么乱七八糟的给清理下来,甚至会去整个街道边上,所有的商店、小铺,甚至一些开买卖的地方,挂招牌的地方,会给人指出“您这字写错了,您这是错别字”,都有这种活动的,那时候雷锋真的是偶像,我们的偶像真的是雷锋,邱少云、黄继光,现在问起这些孩子邱少云、黄继光是谁,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偶像是那些。
|
|
![]() |
不太演现代戏,因为剧本很少能让我血脉贲张,让我产生那种英雄的共鸣。
说实话,可能我心里有一种英雄情结,我看谍战戏的剧本和打仗戏的剧本,看的浴血贲张的,看得很激动,虽然不了解那个时代,但我会开始补课,补现代史,这个人物很激励我,但我看到的现代剧本,激励我,让我浴血贲张的时候少,所以我要演一个戏肯定是剧本要能够打动我,这个人物我能认知,我了解、我熟悉,这样首先我能演好,知道如何去演,演一个特别虚幻的,天天在写字楼里的所谓的现在的偶像,我觉得我会推掉,不是说这样的人没有,也不是说这样的人不鲜活,更不是说观众不爱看这样的,是我塑造起来有困难,我不熟悉,打动不了我,接现代戏的时候我一定要接个我熟悉的人物,跟我能产生共鸣的人物,我觉得这是一个演员饰演角色最基本的。 |
|
![]() |
演电视剧是一个瞬时释放的过程,排话剧则是反复的打磨,所以话剧往往是金子,是好看的。
演电视剧是一个释放的过程,你要在短时期内很准确地拿捏到人物所有一切的反应,而排话剧不是,排话剧一个戏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我们要排两个月,这两个月里在不停地折腾这两个小时的演出,所以话剧往往是金子,往往是好看的,因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多了一些。我们每天排练,排练两个月以后我们就会为一个戏想出很多种办法,最后选出其一见观众,那些办法并没有扔掉,存在脑子里了,拍电视剧的时候我经常不自觉地想到,这个戏好象似曾相识,我曾经排练过,当时我是那么演的,现在我试试吧。结果是把当初那些,甚至是被摒弃掉的东西又拿出来演。所以我觉得一个话剧演员得天独厚的地方就是他在表演上会吸取很多东西释放到电视剧里。 |
|
在演艺圈生存,生活中总免不了要和导演、制片人、演员们打交道。虽然于震戏霸的性格得罪了不少同行,但也由此交到了不少很“结实”的朋友,他们彼此争吵过,甚至挥拳相向,但出于共同的对戏的执着,他们最终成为了心灵相通的搭档。
我跟何群导演的交情是“打”出来的。
当年拍《吕梁英雄传》的时候,我跟何群导演在现场都打起来了,真的打起来了,所有人都拉着……到今天为止,《吕梁英雄传》已经七年了,我们俩在这期间,不光我在戏剧表演上有问题我会给他打电话,生活上有任何问题也会给他打电话。而他,平常一些什么事儿也会给我打电话,俩人很结实的朋友。 赵清导演,我俩合作了《五号特工组》《战后之战》《烈火》《五号特工组2》……他在我电视剧演艺生涯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他对戏剧严谨的态度甚至都超过我,他每天到现场之后会说,于震,我觉得这场戏有点问题,你看是不是,我们俩经常会碰到,他说的这个问题就是我昨天晚上想的,我俩的默契达到这样的程度。[详细全文]
|
▲ 于震:听到巴特尔导演鼓励我坚持下去,真的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