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利波特》之后 《神奇动物》能成功撩粉吗
.


1990年夏天,25岁的J·K·罗琳从曼彻斯特乘火车前往伦敦。正当罗琳在坐椅上欣赏着窗外的田园景色时,她看到一个留着凌乱黑发,戴着一副破旧圆眼镜的小男孩出现在车窗玻璃外对她微笑。于是罗琳便替他取了姓名、安排了身世以及他神奇的故事……

是的,让全世界书迷为之疯狂的《哈利?波特》系列的开始,就是这么的简单。对于哈迷来说,这段起源也许早已如数家珍。而就在这一系列小说完结的9年后,罗琳首次编剧的系列续作——《神奇动物在哪里》问世了。当听到预告片中那熟悉的海德薇变奏曲时,每个哈迷们都为之一振,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魔法世界回来了!


如今的《哈利·波特》 ,其小说已经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的不同版本,而衍生电影更是屡破票房纪录。这个巫师男孩俨然已成为一位世界知名人士。据《福布斯》杂志估计,《哈利?波特》的品牌价值甚至要超过10亿美元。其故事内容中虚实结合的世界观之庞大,人物塑造丰富而有个性,让每一个看过这本小说的读者都为其疯狂着迷。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童,都挡住不罗琳笔下魔法魅力的吸引。


然而对于这些成就,早在创作时期的罗琳女士是完全不敢想象的。那时的罗琳远没有如今的光鲜。在撰写系列第一部小说时,正值其人生最为落魄潦倒的时期。残破的婚姻,亲人的离去。这些生活难题让年轻的罗琳饱受煎熬。正如古语所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段煎熬的时光对这位贫困潦倒的单身妈妈来说,反倒成为了刺激写作灵感的动力。


罗琳的魔法创世之路 离不开成长中的文化熏陶

《哈利·波特》系列能够成为和《魔戒》平起平坐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拜于作者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而这当然不是一次火车上的灵感爆发来的那么简单。追溯其根源,罗琳故事中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其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熏陶。

J·K·罗琳文学启蒙老师就是她的父母,幼年时的罗琳在母亲的指导下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如英国儿童作家伊妮德?布莱顿的《著名的五个》、《诺弟》以及美国儿童作家理查德?斯盖瑞的小说。读书丰富了她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她讲故事的能力。12岁时,她举家搬迁至一个叫做图希尔的小镇。这个小镇历史颇为悠久,有原始森林和珍禽异兽、有中世纪的灯塔和古堡,还流传着很多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元素在后来的写作当中都被罗琳放置在魔法世界中。



而后罗琳又阅读了如《傲慢与偏见》、《名利场》、《简?爱》、《双城记》、《指环王》等等英国文学名著。其实不难发现,罗琳在创作故事和人物中也多少借鉴了这些大家的作品。例如故事之处小哈利被寄养在姨夫姨妈家,备受他们的白眼和凌虐。这和《简?爱》开篇的男女主角的身世如初一辙。而对于魔法世界的塑造,罗琳借鉴了大量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以及英国传说中的经典形象。这种方式在托尔金的《魔戒》中也不乏多见。核心人物哈利?波特的人物塑造在某些方面融合了太阳神阿波罗(以狮子为象征,击败邪恶的蛇怪)以及圆桌骑士亚瑟王(失踪的王子,拔出石中剑成为王)等文化形象,当然还包括罗琳幼时的童年缩影。(据说罗琳小时候一个要好的玩伴就叫波特,两人经常玩扮装巫师的游戏)



不难看出,整部系列小说是由多种文化的多角度融汇,再结合作者本身的成长经验及世界观来进行的创作。而这次罗琳带来的新作《神奇动物在哪里》中,虽然跳脱出旧系列的故事线将时间放在了几十年前,没有了那些我们熟悉的人或事,但故事架构和风格依然延续前作,并有大量的经典元素与原系列互通。因此这一新的系列电影对于哈迷来说,不但没有陌生感,反倒处处是回忆。


神奇动物融汇经典元素 主角永远不会孤身一人

《神奇动物在哪里》源自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一本教科书,书中详细整理了70多种神奇的魔法生物的习性特点和饲养方式。而著作这本书的作者纽特?斯卡曼德便是新作的主角。他是霍格沃兹赫奇帕奇学院的学生,深得邓布利多的喜爱。相比人类,他更乐于与动物相处。在因饲养的“危险动物”而被霍格沃兹开除后,他便踏上拯救稀有和濒危神奇动物的旅程。

罗琳小说中的主角总是有一些特别的背景,就像导演大卫·叶茨说的: “罗琳对非主流群体很感兴趣,或者说,是那些不被理解,融入不了这个社会的人”。在前作中,很多人气颇高的角色都像纽特一样有着在一般人眼里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特质,例如哈利身边的朋友纳威?隆巴顿和“疯姑娘”卢娜?洛夫古德,他们的性格或是羞涩扭捏或是鹤立鸡群,多少都有点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他们身上的勇气和正义感才是罗琳最看重的性格色彩。这些孩子在魔法的陪伴下一步步成长,最终也成家立业,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魔法师。特别要说一下的是,罗琳后来在pottermore上续写的故事中,“疯姑娘”卢娜就嫁给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男主角纽特的孙子。



冥冥自有天意,你是那么的特别,所以要遇到那个像你一样的人才能共度终生,这也是罗琳书中蕴含的浪漫法则之一。

在设计主人公性格时,罗琳沿用了自己惯用主角特质——有正义感,开朗中略带羞涩,重情义。这样外在呆萌内心充满激情的人物一向是罗琳的菜。在纽特身上,我们能看到哈利的勇敢,罗恩的忠诚,和赫敏的聪慧。这些足以体现罗琳对这个新角色的喜爱。

当然,羁绊是罗琳小说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主角无论有怎样凄美的身世,总是不会孤身一人。《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铁三角是那么深入人心,而新作中,主人公纽特也结识了一群好友:一位来自美国的前傲罗(专门抓黑巫师,本领高强的法师)蒂娜?歌德斯坦,还有她的摄念师(善于读心)妹妹——奎妮。可能最让观众们意外的是,纽特的朋友中还有一位不会魔法的“麻鸡(美国巫师界对普通人的称呼)”,叫雅各布?科瓦斯基。这四个人的独特组合推动了剧情的走向。这样的看似不太搭配的阵容,又有什么独特的用意呢?这就要从罗琳这部新作中的背景架构谈起。


新魔法世界矛盾加剧 比哈利波特更加暗黑

《神奇动物在哪里》将舞台从英国移到了美国,罗琳在创建这块新的魔法土地时,因地制宜的借鉴了大量北美发迹史,并有机的将当时的社会风气、时代特点及典型事件融入到魔法社会当中。绘制出了这一新系列的基本背景——北美魔法史。并将这部分历史故事放在了自己创立的社交网站pottermore上。



在罗琳为新系列设定的背景当中:早在欧洲人民移民至美洲前,美国原住民的魔法族群以及欧洲、非洲的魔法界就已经知道彼此的存在。这一事实是串联起不同国家间魔法界交流的根本。而直到十七世纪以后,随着“麻鸡”们的大量移民,更多欧洲巫师及女巫也定居在美洲。然而在美洲这片新世界对于巫师们来说更为复杂。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本土印第安人发动的战争导致本土法师们的团结也受到了影响。



由于大量的清教徒的到来,他们的宗教信仰无法忍受会魔法的人。因此麻鸡们和巫师们的交锋也愈演愈烈。当时美洲的巫师界仍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没有适当的制度和法律的监控下,出现了一些来自不同的国家“肃清者”,他们依靠杀戮,出卖同胞给麻鸡等等罪行,以此获取暴利。

而直到著名的塞勒姆审巫案的出现,这样的矛盾被激化到顶端。这件惨案虽然出现在小说背景当中,但并非罗琳的杜撰,而是实实在在发生于美国的史实:1691年的塞勒姆村,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染病的出现,让村民们开始怀疑有“巫婆”的邪恶巫术存在,于是处于恐惧和慌乱中的村民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指控和残酷审判。而面对指控的人们完全无力反抗全镇人的“正义”力量,他们只得靠认罪伏法和指控别的巫师来求生。在这场悲剧中,被当作是“邪恶的巫师”的罪犯共有20人,其中 19人被处以绞刑,1人被石头堆压死。直到多年真相大白后,才终于证明这些死去的人——全部都是清白的。

由于清教徒们大多都在本土遭受过其他教派的迫害,而在他们的教义中给人以排除异己的精神控制更进一步的使得他们失去理性。要纯洁自己心灵,纯洁世界的理想主义的执着,一步步演变成了实行残暴手段的原动力。最终,这些曾被迫害的人也成为了迫害的实施者。这样的“恶”在《哈利波特》系列对反派的刻画中比比皆是。伏地魔、马尔福一家等食死徒们所信奉的纯血统巫师团体,正是在极端思想腐蚀下演变出的恶果。

而类似偏激的思想,在罗琳塑造的北美魔法界中也在持续蔓延,在塞勒姆审巫案事件后,这种矛盾被“肃清者”一再利用,人类和巫师的矛盾经历了多次的升级。于是在1693年,北美成立了第一个巫师政府——美国魔法国会。并设置法案禁止巫师和麻鸡的任何交流。而发展到《神奇动物》中的十九世纪,立法进一步明订:美国魔法界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携带“魔杖许可证”,借此追踪或追捕所有魔法行动。人类也建立起了“第二塞勒姆”这样的反巫师团体



新作的背景设置显然和罗琳之前所写的欧洲魔法界不同,北美魔法界相比欧洲,他们和普通人类的关系更加剑拔弩张。可以看到,巫师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世界中的史实在罗琳笔下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这样的交融架构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接地气。


“爱与和平” 是罗琳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了解新系列的世界观后,我们再说回这次故事中的四位主人公,就不难理解为何罗琳会有这样的人物设定。纽特作为一个欧洲魔法师外来者,对于美国本土魔法界不甚了解。而在自己饲养的神奇魔法动物不翼而飞后,魔法界便面临着曝光于麻鸡面前的严重后果。加之邓布利多的旧友——黑巫师格林德沃在欧洲大肆引发暴乱后,堆积了几个世纪的魔法师与人类之间的仇怨顷刻即将爆发。这样的故事根基似乎要比《哈利?波特》系列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显。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爱”是其作为根基的主题,而在大爱面前总要有大恶来衬托,如同硬币的两面。这也是J?K罗琳在经历无数挫折后创造成功的真实感触。所以在《神奇动物在哪里》当中,罗琳建构起比前作更加黑暗紧张的局势,就更能引出黑暗后的光明。面对不同政府的压迫和阻碍,纽特和两位美国魔法师还有一位麻鸡,这四位分别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物却在乱世之中建立了越发牢固的友谊。这样的组合似乎也预示着,不同国家的魔法师和人类能够摒弃历史的前嫌,从新建立新的和平秩序。而这点想必也是罗琳想要在书中表达的对现实世界的期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