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类型元素杂糅
学习对象:昆汀《低俗小说》 《杀死比尔》
尽管《赛车》已经不再是某一部乃至某一类型影片的简体中文版,也没有《低俗小说》那样的颠覆性结构和风格化酷劲,但这样的电影却又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低俗小说》。同样是自学成才、始终学习和借鉴前辈同行的成果、严格打磨原创剧本、拍出令真正的影迷击节叫好的作品、由《石头》到《赛车》——从宁浩的身上,分明能看到昆汀·塔伦蒂诺的影子。如果说《石头》是“盖·里奇工艺”的本土化研发,那么《赛车》的问世,则标志着“昆汀技术”也已被彻底掌握。这种移植,不是临摹,而是相当于在掌握了绘画技法和风格之后,同一流派内年轻作者的全新创作,至于同期的中国“山寨电影”,却依然陷在画虎类犬的模仿泥潭之中。
《赛车》中把诸多类型片或者知名导演的一些标志性元素杂糅在一起,用属于自己的风格把它们表现出来,从而谋求在影片的叙事、类型或者视觉风格方面取得一种创新,又让我们想起另一部耳熟能详的昆汀作品——《杀死比尔》,这就是一部融日本武士片、邵氏武侠片、意大利式西部片、日式动漫等多种元素于一锅的“昆氏乱炖”。《疯狂的石头》已经展示出宁浩对于类型电影超强的领悟与借鉴能力,新作《疯狂的赛车》则进一步展现了宁浩对于多元类型元素杂糅的超强控制力,因为“玩电影”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戏仿,它要求导演必须始终把诸多别人的元素置于“为我所用”的掌控之中,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沦为低俗的恶搞,经典桥段的低级模仿秀,恶心的效果参照中国和好莱坞都存在的“大电影”系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