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猫警长》是重口味动画吗?
.

1984年,随着黑猫警长最后一次站在红色幕布下打手枪,又一个前互联网时代的都市奇谭诞生了。《黑猫警长》第六集,如同《灌篮高手》动画版全国大赛篇以及某些游戏的隐藏内容一样,成了信息闭塞年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话。

2013年初,美影厂公布了旗下黑猫警长、孙悟空、葫芦娃、阿凡提等经典动画形象的复活计划。没人知道这些本该就此长眠在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在如今的市场中。目前来看,率先亮相的《黑猫警长》并没有童年中吃猴子等重口味画面。

起源不同
80年代《黑猫警长》灵感源于社会现状 新版难吸引新观众

《黑猫警长》的诞生,疑似有着复杂的创作动机。伴随着80年代初解放军改编武警部队的大潮,警察被赋予了很高权限。这在《黑猫警长》中得到充分体现,黑猫警长身兼执法者和审判者多重身份的设定,展现了创作者从当时社会现状中汲取的灵感。更不用提,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员的设定,与著名的“黑猫白猫论”是如出一辙。可以说当时的社会环境让这部儿童作品在30年后看来,成了一段历史的另类见证。

80年代末,遭受市场经济冲击的美影厂逐渐无法阻止人才出走造成的崩塌效应。与香港公司合资成立亿利美动画公司,以动画加工的方式创收,成为广电结束对美影厂产品定向采购后,一段时间内维持生计的方式。随着人才进一步流失和手艺人对3D浪潮的无所适从,美影厂的困境进一步加深。在动画代工创汇的领域,也无法和物美价廉的友邻朝鲜相比。

于是,美影厂打起了自家经典形象的主意。2008年至2012年,《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大闹天宫3D》、《邋遢大王奇遇记》等新瓶旧酒先后上映。这些将旧作重新剪辑、配音甚至3D转制的电影,试图在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重新上映的这些景点动画既不能和皮克斯、梦工厂等好莱坞动画大厂竞争,也无法对看着喜羊羊和熊出没长大的新一代观众产生吸引力。美影厂随即在2013年初公布了经典形象新作计划。

剧情变化
旧版曾出现过吃猴子、分尸等桥段 新版无重口味情节

只有五集的《黑猫警长》动画原作,和很多八九十年代影视作品一样,有着时代特有的邪典属性。当年,仍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电影,创作不受国内市场商业前景约束(根本没有商业前景)。后文革时期反思错误的心态,则诞生了十分宽松的文艺创作政策。李少红、米家山、陈佩斯等电影人都曾经创作过在如今看来难以想象的作品。这种审查缺席的状态下,就连面向儿童的影视作品都变得不受控制,《黑猫警长》恰好就是其中的典范。

《黑猫警长》曾经出现过食猴鹰、螳螂、吃猫鼠等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情节,口味很重。对于本着科普态度出发的创作者戴铁郎,颇具cult精神。从如今中国愈发成熟的教育和审美角度出发,活活吸干全身血液、吃猴子吐骨头、分尸食尸这些桥段,即便广电不出手,家长也不会拿给自己的孩子看(但是80年代这波人童年都看过了)。

客观条件上,如今确实也没法再拍一部如同84版一样惊悚的儿童动画。《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灌输给观众“雷霆九警”的概念,除了等同告诉观众“我还能再拍八个衍生角色”之外,缺乏实质铺垫。你很难相信他们真的可以再创造出8个不同的角色去匹配这么难听的称号。设计一个来自太空的超能力反派,更是连一点儿基本的世界观概念都没有。大概对于制作者来说,有太空有超能力就等于有了大场面?

技术变化
老版曾是美影厂系列化品牌的开端 新版2D+3D效果简陋

美影厂的手绘技艺高超,看家本领水墨技法曾让80年代来访的宫崎骏羡艳。可是手艺人在市场化初期是难以存活的,随着80年代美影厂定下系列化策略,美影厂的艺术和技术品质也在批量生产面前逐渐光芒黯淡下来。事实上,《黑猫警长》正好就是美影厂打造系列化品牌的开端。随着传统手绘动画成为历史,数字上色、数位板等技术和装备的普及为行业带来新的便利。传统手绘动画在1997年《幽灵公主》公映后,彻底被世界主流动画电影工作室放弃。美影厂也在1999年推出了引入电脑技术的作品《宝莲灯》。结果该片以1200万的投资和基本无法回本的票房收入折戟。

《宝莲灯》失利后,美影厂在《我为歌狂》、《隋唐英雄传》等制作未能捍卫自己的业界地位。《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并没有表现出电影应有的分镜水准。除此之外,影片的帧数也实在不能让人满意。作为行业标准,高速运动和特写通常会制作12帧甚至24帧画面,而本片几乎从始至终贯彻着一拍三甚至一拍四的偷懒原则,很难感受到制作者的诚意。

除了在《黑猫警长》里为续集做了铺垫,美影厂还宣布了《阿凡提》、《葫芦兄弟》等新作计划。那么我们开个脑洞,万一阿凡提、葫芦娃、黑猫警长、孙悟空们来自同一宇宙,你会不会想看他们组成的英雄联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