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NBA娱乐财经股票汽车科技手机数码女人直播视频旅游房产家居教育读书本地健康海淘艺术
  • 封面

  • 导语

  • p1. 旁听生欠缺的是修养

  • p2.小鲜肉演技差?没有好导演啊

  • p3.做导演 我仍然是一年级的学生

  • 往期回顾

导语

没带经纪人或者助理,没有化妆,穿着一身西服的陈建斌就那样略显沉默地走进了采访间。两个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远远地站在门外等候,宽敞的空间里因为人数的稀少,竟然显得有点空旷。入行以来的第一档真人秀,爱戏痴迷的陈建斌选择了自己曾经的身份——老师。在湖南卫视第三季《一年级》中,毕业实验班分为了两组学生——张智霖、袁咏仪带的科班生,以及陈建斌、娄艺潇带的旁听生。谈及对年轻演员的看法,陈建斌直言:“人们常说现在的演员演技差,但其实首先你要有个好导演。了不起的导演会拍出一些非常伟大的戏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才会诞生伟大的演员,这个事情不能反过来。”而对于自己做导演的评价,他谦虚地说:“我也是仅仅只拍了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就是一年级嘛,所以我在导演方面,就是个一年级的学生。”

part1:做真人秀为圆教师梦 旁听生欠缺的是修养

陈建斌
带着年轻时候的遗憾,陈建斌走进《一年级》指导旁听生。
虽然带的是旁听生班,但陈建斌本人却是中戏研究生班毕业,节目中唯一一位曾经手执教鞭、做过老师的人。不知是否因了那些略显霸气的荧幕角色,陈建斌带给旁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严厉的,不好接近的。就像节目最初,旁听生们面对陈建斌,眼神中总会带着几分躲闪。而陈建斌也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位严师,“在前半截的教学中我对自己有很多不满意,希望后面弥补上。我希望对他们更严格,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离开学校后,面对的是非常严格的各个剧组,那些人会超乎想象的严格。我希望他们参加剧组之前,先为他们扮演一次最严格的老师,这样他们以后去参加任何一个剧组,会觉得我早就受过历练了,对他们来说这份严格也许是帮助。”不过,助教娄艺潇爆料陈建斌并非始终扮演“魔鬼教师”的角色:“一开始大家都很怕陈老师,后来发现其实他特别爱学生,内心很柔软。”

早几年的时候,各种类型的真人秀就已充斥荧屏,然而陈建斌对此一直是疏离的态度。自觉对很多东西不擅长的他,觉得真人秀这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当《一年级》三顾茅庐来找他的时候,他还是有很多顾虑。直到最后,他才决定出演这档节目。“我觉得跟我心中的某个部分就比较契合的,就是说我可不可以先在这个节目里尝试一下,我是不是能够做一个老师。也是这个理由,才真正打动了我。”中戏研究生毕业之后,陈建斌其实曾在学校当过一小段时间的老师。然而在出演了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之后,“疯子”一角让当时28岁的陈建斌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他就又开始了自己表演的道路。陈建斌说:“我硕士毕业以后是留校的,但我没有参与太多的教学就去拍戏去了,后来就成为了一个职业演员。但是因为我本身学的硕士专业方向是表演理论和表演教学,我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是不是把我所学拿来所用,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带着年轻时候的遗憾,陈建斌走进《一年级》指导旁听生。节目播出第一期之后,陈建斌中戏的老师问他感受如何,陈建斌答道:“不教学不知老师恩。”然而教学的成果却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戏骨怀疑起自己:“我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我觉得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不是这样,所以我感觉非常后悔。”陈建斌直言,在节目中做老师,和一个真正的老师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生活中是教学为主,其他的为辅。可是节目中这是反过来的。当然你确实也可以理解,因为如果这真变成了一个教学节目,那就非常无聊。”原本以为都是大学生年纪的这些旁听生,可以很容易就接受自己的教诲,然而想象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定的距离,陈建斌坦言:“还是有一些沟通的问题。以前在剧组,我面对的都是成熟的演员,但我带的这个班呢,他们完全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他们可能不理解我说的意味着什么。表演专业大学四年需要完成的东西,这回只有两个月时间去教会他们。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也不知道。”

节目中,陈建斌带的旁听生班热情活泼,不时迸发出一些异想天开的念头,而这种不受套路限制的“野蛮生长”,让旁听生贡献出不少笑料和惊喜,但另一方面又可能让他们的表演显得杂乱无章。陈建斌曾表示,“旁听生什么都缺,最缺的是规矩。”没有受过太多专业训练的旁听生们,似乎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剧本,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物。“他们和科班生最大的差别,是修养不够。上大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成为他们的修养,这些修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剧本,更容易理解这个人物,才知道把自己身上的所擅长的东西拿过来,调动起来,去塑造这个人物。如果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以为自己说出剧本上的这个话就是表演,其实这不是,这是模仿。”

part2:光说小鲜肉演技差,怎么不说没有好导演呢?

陈建斌
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鲜肉相比,陈建斌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演员。
在节目的一场发布会上,有人问起参演节目之后最大的感受,陈建斌语出惊人道:“我的认识就是每天都想退出真人秀。”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虽然多年的演戏经历早已习惯了面对镜头,然而全天候无死角地跟拍,对陈建斌而言其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就在众人以为他要炮轰什么的时候,他又话锋一转:“感谢真人秀对我无情的折磨。只有做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事情才会进步,才会成为一个新的我,如果我老是做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可能就会停滞。”

在陈建斌执导的电影《一个勺子》首映礼上,他的老同学李亚鹏来捧场之余,还不忘爆料,陈建斌当时在宿舍柜子曾刻了四个字——“享受痛苦”。或许是年轻时候养成的这种在磨砺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的习惯,陈建斌一直以来都是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就像节目中,纵然旁听生们再怎样恣意生长,陈建斌都只会觉得是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我绝对不会对学生不满。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因为他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这些东西需要老师传授给他们。”但录完节目,陈建斌就会立刻开始反思自己,“我在给他们讲最基本的表演方面的理论的时候,我就会反思我自己,这个东西很重要,但是我自己有没有按照我说的这个标准去做呢?我曾经有过,但我不是每次都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说明我对我自己有懈怠的时候,我对我自己有放松要求的时候。我并不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角色都那么认真,都那么全力以赴。”

2014年演完大热的《甄嬛传》,陈建斌一度对演戏产生了疲劳感。他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对表演有了热情衰退的时候,“你感觉到疲劳,那是因为你获得的这些东西可能会使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别人会放松对你的要求,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说你还挺不错的,那么我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在演员方面也仅仅就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应该懈怠,我应该继续努力,我应该永远就像上大一的时候那样,对表演充满热情,就像大学时候我的老师们要求我们的那样去做,我觉得我会做得更好。”毕恭毕敬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陈建斌很像一个老师们都喜欢的三好学生,然而你并不好意思去判断这样的话语是否有点不合时宜, 因为他说话的时候格外真诚。

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鲜肉相比,陈建斌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演员。真正让他迎来事业辉煌的,是他36岁时演的那部《乔家大院》。在此之前,陈建斌用了十年的时间等待机会。最窘迫的时候,他用“挣饭”来形容,“已经不是挣钱的概念了,你总要吃饭吧,先把饭钱挣了。”除了生活的窘迫,陈建斌对演戏也产生了彷徨与苦闷,“何去何从,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一个演员,不知道能不能够继续从事演员这个工作。那时候陷入到巨大的迷茫当中去了,那是巨大的黑暗,有那么差不多一两年的时间,都是沉浸在这种感觉当中的,非常非常的难忘。”时隔多年,再度提及当年的经历,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他的困顿,“但到了今天我还是想说,正是因为有了这黑暗的,让我难忘的两年,所以我后来更理解生活了,我更理解人性,我更理解到当人遭遇到巨大的困境的时候,人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所有的戏剧的好的主题,基本都是在讲人在困境中如何自处。但是如果你在生活当中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这点的话,你又怎么可能去体会戏剧中的那个人呢?这是我一方面我会痛恨那两年,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特别感谢那两年的原因。”

陈建斌其实不止一次提及,他们这一代的演员并不算是赶上了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在他们处于“小鲜肉”的年纪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大家首选的是去演电视剧。而现在这个年代,明星的门槛越来越低。陈建斌说,一个人现在成为演员的可能性比他们当年要高很多,“因为现在有更多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成为一个演员。当然,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单说,但如果你真的就想做演员,你就想演戏,我觉得对他们现在来说非常容易。”在陈建斌的旁听生班里,不乏有演戏经验的学生,然而在陈老师这里,所有的过去都要统统抹掉。“以前有过一些经验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那个包袱他不扔掉的话,他就没法儿更好的前进。这经验对他来说不是好事,我觉得是一个坏事。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演员,我说的是你演员,不是所谓的艺人、明星,这些概念都区分开。那么,你就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积累你的修养,让这些修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人性,然后将这些学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呈现在荧幕上。”

与陈建斌这代人相比,如今的年轻演员们幸福多了。即便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但只要够会营销自己,有深厚的粉丝群体,动辄就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代言找上门来,手上的剧本也会多到数不过来。谈及近几年“流量小生”频频被抨击演技差的事情,陈建斌直言:“任何一代人来说,了不起的演员都是少数,不可能一下同时出现一批,这批人都非常了不起,那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我觉得首先你得有好的导演。了不起的导演会拍出一些非常伟大的戏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才会诞生伟大的演员,这个事情不能反过来。演员是必须依托了不起的、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才行。”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在陈建斌心里,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导演的存在,才能诞生一大批好的演员,“如果你说这个作品本身就很差很烂,但是中间出现了伟大的演员,这个不太可能。”

part3:做导演这事,我仍然是一年级的学生

陈建斌
“电影有很多类型,我希望我能够把所有的类型都拍一遍,那样我就满意了。”
“我已经找到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在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三度登上领奖台的陈建斌,两次说出这句话。在这届金马奖上,他凭借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勺子》,拿下最佳新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凭借《军中乐园》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他也因此成为首位在同一届颁奖礼获得三项奖项的华人演员。当导演,让陈建斌重新找到了对戏剧的热爱与活力。

“勺子”在西北方言中是“傻子”意思,妻子蒋勤勤曾称陈建斌在创作时也像一个“勺子”。不过,陈建斌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勺”,“如果‘勺’意味着执着、坚定的话,我还不够执着,在我心目中很多了不起的人,比如我很尊重的电影大师,他们真的是有一股‘勺’劲儿,我觉得我还差得很远。”这部处女作虽然为陈建斌带来了诸多大奖,然而从筹拍到上映,这部作品都经历了想象不到的困难。用陈建斌的话来说,别人五年、十年遇到的困难,自己一部戏都遇到了。只不过,是阅历让他将那些困难看得云淡风轻。“我不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什么也没有做过。我要是上来就拍电影,(遇到这些事)可能会觉得很痛苦。但我都40多岁了,30多岁之前有很多事情比它绝望多了,这算什么。”

影片上映之后,灰暗的色彩、晃动的镜头,文艺的氛围让一些观众对这部戏并不是很买单。但这些,并没有动摇陈建斌的想法。问及觉得自己的电影受众是谁,陈建斌笑言:“去观赏这部电影,并且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人,我觉得就是我的受众。比如当他看到这个海报,看到这个故事梗概,他说这个是农村题材什么的,那他可能就不会去看。去看的人很多,但里面也有一些人不能理解这部电影,那他也不是你电影的受众。理解的人,会觉得看电影是一种享受。但是对于不理解的人来说,他看得就觉得很遭罪,这个我都不反对。可是做艺术,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改变了自己的创作,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可能本末倒置了。”

每年动辄几十亿的票房,似乎让如今的中国电影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陈建斌说,不管这个电影好坏,首先有那么多的人都在拍电影,这个量级达到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都在看电影,这个都很令人振奋。问及自己下一部执导计划,他坦言:“我现在最向往的,就是去导电影。但是为什么一直迟迟没有拍出第二部电影呢?因为要创作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是非常难的。首先我的电影都是我自己写剧本,我不是一个职业编剧,在创作这个电影剧本的时候,我觉得就更困难。另外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影迷,我看过很多电影,我知道好电影是什么样子的,我总是按照这个最好的电影的标准来衡量我自己的电影剧本,所以就迟迟的不能够把第二个剧本搞好。”他对自己的电影生涯,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期许,“电影有很多类型,我希望我能够把所有的类型都拍一遍,那样我就满意了。”

就像是一个工匠一样,陈建斌对演戏和拍戏,都喜欢去磨砺。就像他的那句获奖词说得,对于戏剧要永远带着初心。采访的最后,问及觉得自己的戏剧功力是否到了“匠人”的级别,他说:“对自己做评估,说我到了哪一个级别了,我应该是什么样的,还远远都没有。就算是导演来说,我也是仅仅只拍了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就是一年级嘛,所以我在导演方面,就是个一年级的学生。”

访谈实录

  • 网易娱乐:《一年级》是您参加的第一档真人秀,为什么决定加盟这样一个节目?
  • 陈建斌:其实对于参加真人秀,我以前确实也有很多的顾虑,我也在电视上看过两眼,就是说那些真人秀,我觉得好多东西我也是不太擅长,不太能够配合。所以我也没有选择做那些节目。 这个《一年级》他们来找我的时候也找了好几次,到最后一次的时候,我们交流了一下,就发现这个节目实际上它本身最重要的这个核心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和受教育的这么一个过程。我本人因为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的,我硕士毕业以后是留校的,留校之后我没有参与太多的教学就去拍戏去了,后来就成为了一个职业演员。但是因为我本身学的硕士专业,学的这个方向就是表演理论和表演教学,我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是不是把我所学拿来所用,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还想着说以后就是说等不想再演戏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回学校去,然后当老师啊什么的。 正好这个节目他们跟我谈到了这点,我就觉得跟我心中的某个部分就比较契合,就是说我可不可以先在这个节目里尝试一下,说我是不是能够做一个老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本上首先是这个理由打动了我,我才决定来做这个节目的。
  • 网易娱乐:在录制了几期之后,觉得整个录制的状态,跟你一开始想的有一些差别吗?
  • 陈建斌:差别还是挺大的。因为实际上我发现就是说,这个节目本身,教学的这部分是为辅的,它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就是说以教学为主,其他的为辅,它是反过来的,就是它以其他的为主,教学这部分为辅。就是说你在课堂上跟学生排练呀什么的,这些东西只是它其中不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呢原来想的是,哦,它可能是一个教学节目。 但是我也确实能够理解,如果它变成了一个教学节目,可能大家就看得就会非常乏味,非常的无聊,因为教学当中很多东西是要不断的重复,这个确实是跟我原来想的是不一样的。
  • 网易娱乐:现在有没有一些绝招,就是怎么跟学生相处?
  • 陈建斌:我没有什么绝招,我就是在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点,这个节目就是说播出第一集之后,我的老师也看了这个节目,他还在微信里问我,说怎么样当老师的感觉?我就跟我的老师说,发微信我就说,不教学不知老师恩。 就是以前你当然也知道老师非常的了不起、伟大,但只有当你自己去教学的时候,你才知道,因为做一个老师,真正的做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告诉他人生的很多东西,是特别特别的难的,不是说那么容易的。就是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就是说大学生,老师,应该大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够接受老师给他的这个教诲,不是那么容易。 就像我们在生活里似的,就说人和人之间的这个交流总是存在着很多沟通方面的这个困难。这些东西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因为我以前都是在剧组里,都是跟成熟的演员在一起,到我自己导戏的时候也是,我面对的其实都是成熟的演员,没有面对过像,因为我带的这个班是旁听生,他们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我觉得在我跟他们的这个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他们可能不理解,就是说我说的这个到底意味着什么。
  • 网易娱乐:旁听生班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可以改进的?
  • 陈建斌: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才能,这是肯定的,他们每个人,比如说有的人擅长唱歌,有些人善于跳舞,有些人比如说很勇敢,有些人很有突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但是作为表演来说,表演是一个综合的一个艺术,它需要把所有你身上的才能集合起来所用,塑造人物。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每个人的长处也就是他们每个人的短处,就是当他们开始进行塑造人物的时候,按照剧本来塑造人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因为他没有受过这种训练,所以他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剧本,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人物。 因为表演不像唱歌、跳舞那么简单,表演是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它揉合在一起,综合起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他们可能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呢?就是因为他们修养不够。上大学其实就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成为他们的修养,这些修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剧本,更容易理解这个人物,才知道把自己身上的所擅长的东西拿过来,调动起来,去塑造这个人物。 如果他没有这个修养的话,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以为自己代表自己说出这个剧本上的这个话就是表演,其实这不是,这是模仿。如果他们不能够解决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他们跟本科班之间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就在这儿。
  • 网易娱乐:现在有没有你很看好的学生,可以透露一下吗?
  • 陈建斌:就像刚才说的,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优势,我觉得像潘潘,像虞书欣、陈信喆、张昊玥、李莎还有这个赵志伟、曹曦月,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们,他们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不能够理解,他们不能够理解这个剧本,不能够理解这个人物。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们统一需要克服的这个东西吧。 在所有的这些人里,我觉得可能目前为止表现的最好的,在这个表演上,可能就是曹曦月。
  • 网易娱乐:如果放眼到整个演艺圈,其实现在很多演员并不是科班出身,观众也会吐槽,实际上有一些网友会评论说,现在演技好的年轻演员怎么这么少,老师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 陈建斌:因为我没有太看过就是您说的这个年轻演员的这个戏,我自己的戏我都没怎么看过,更别说他们的了。我觉得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代人来说,那个优秀的演员,了不起的演员都是少数,不可能一下同时出现一批,这批人都非常了不起,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了不起的,特别优秀的演员永远是一代里只有那么几个,这是第一。 第二,要从整个这一代一代的演员来划分,我觉得首先你得有好的导演。因为所有的演员他的成长离不开导演,如果有了不起的导演出现,这个了不起的导演才会成就很多了不起的演员。了不起的导演会拍出一些非常伟大的电影,伟大的戏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才会诞生伟大的演员,这个事情不能反过来,说演员想怎么样就,不可能的,演员必须依托了不起的、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才行。 就好像我们以前看,就是说我们说第五代导演,比如说因为有陈凯歌导演、张艺谋导演,还有很多,姜文导演那些导演,因为这些导演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导演,他们导出来的作品,比如像《活着》、《红高粱》、《霸王别姬》,这些电影是非常非常好的经典的作品,所以这些作品成就了一批演员,姜文老师、葛优老师、李保田老师、巩俐老师,这些人都是因为演了那些了不起的作品,才成为了不起的演员。 所以我觉得现在情况也是如此,首先得有好的作品,好的文学作品。二,有好的导演把它拍成了不起的电影,才会出现真正的了不起的演员,不能反过来。如果你说这个作品本身就很差,作品就很烂,但是中间出现了伟大的演员,这个不太可能。
  • 网易娱乐:这个观点蛮好的,您现在也开始当导演,拍了《一个勺子》,您做导演,以导演的角度来看,现在希望有什么样更好的演员出现呢?
  • 陈建斌: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就是好的演员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修养,何为修养呢?我觉得修养就是指这个人在他的,演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看电影、不仅仅是通过这些,在生活方面的积累,他有了很高的修养,这个修养能够使他更好的理解生活,理解人性,从而把他能够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在这个银幕上。 所以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说,您是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是要善于学习的人,然后才能变成一个善于学习的演员,才可能变成一个好的、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所以这个关系我觉得也不能够反过来。
  • 网易娱乐:您本身是不太看重粉丝这个效应的是吗?
  • 陈建斌:粉丝效应,我认为每一个好的艺术家都有他的粉丝,不光是演员,比如好的画家、比如梵高的画,达芬奇的画,都有他的粉丝,就像你说的,追随他、喜欢这个艺术家的人。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喜欢,这些艺术家的这个作品才显得无比的珍贵,我觉得这个首先我们得肯定它是这样的。 但是这个事情不能反过来,就是说这个艺术家为了讨好他的粉丝,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创作,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可能本末倒置了。
  • 网易娱乐:受众,您觉得您拍的电影的受众是怎么样的?
  • 陈建斌:我拍的电影的受众就是,他去观赏这部电影,并且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人,我觉得就是我的受众。首先比如当他看到这个海报,看到这个故事梗概,他说这个是农村题材什么什么的,里面没有什么这那的,他可能就,很多人就不会选择去看,对吧。去看的人也有很多人,比如说他能够理解,也有一些人不能够理解,那么他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人可能就是真正的你这个电影的受众。 我觉得对这批人来说,他看的时候是一个享受,但是对于真正不理解的人来说,也许他看就觉得很遭罪,这个我都不反对。为什么呢?也许广大的粉丝喜欢看的就是您刚才谈到的很多电视剧呀,他们演的,那在我看起来我觉得就是受罪呀,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太,太,让我看太遭罪了,我觉得是非常接受不了的,但是对他们看起来就甘之如饴,那就是说他们吃的是这个,我吃的是别的。
网易新闻客户端

更多有态度内容就在网易新闻

下载网易新闻

感受有态度的人物访谈

撰稿 : 郑丽珠

责编 : 孙妮妮

视频拍摄 : 叶一阳

栏目统筹 : 孙妮妮

视频剪辑 : 闫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